富门少礼义 贫家存孝悌
富貴而无礼,不如贫贱之孝悌。闺门之内尽孝焉,闺门之外尽悌焉,朋友之道尽信焉。三者,孝之至也。居家礼者,非谓积财也;事亲孝者,非谓鲜肴也。亦和颜色,承意,尽礼义而已矣。
——桓宽《盐铁论•孝养》
【译文】
如果是家财富有、地位显贵,但相互之间没有礼义的家庭,还不如那些家境贫穷、地位低贱但相互之间却有孝爱的家庭。在自己家门之内,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;在自己家门之外,对自己的兄长尽其敬爱之心,对自己的朋友尽其诚信之谊。这三个方面是孝的根本 。所谓以礼治家,不是聚积财产、奉养父母的孝道,也不是以让父母吃到鲜美的菜肴为标准。而是应该和颜悦色,顺承父母的心意,实行礼义罢了。
【注解】
悌:通"弟",敬爱兄长。《墨子•兼爱》:“友兄悌弟”。这里指兄弟之间的友爱之谊。
闺门:内室之门。《荀子•仲尼》:“(齐恒公)闺门之内,般禾奢汰,以齐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”
居家:治家,处理家务。《孝经•广扬名》:“居家理,故治可移於官。”
亦:不过,只是。《战国策•齐》:“王亦乐好士也,何患无士。”
【评语】
人生活在世上,大抵对钱财都是不拒绝的。从个人的角度来说,无疑钱愈多愈好,尤其在现代社会中,商品经济观念冲击着每个人。但是,在家庭里,经济力量是否只起正向效应呢?回答是否定的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,互相爱护,尊敬长辈,爱抚晚辈,以友情信义来交结朋友等等,皆由于内心有无私的爱心,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情感因素。以尊长来说,不仅仅局限于晚辈在经济上的支持或在吃、喝、住、行上给以方便,更多的是晚辈的关心。也许做儿女的由于生活条件所限,只能供给父母粗茶淡饭和极其普通的衣服,但只要能让父母生活得愉快,做父母的就会感到心满意足,生活幸福。所以,许多家庭虽家境贫寒但生活幸福安定;相反,有些家庭虽然富贵荣华,但因没有礼仪而多出逆子,生活得不到安宁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夸大了钱财在家庭中的作用,忽视了家庭生活中的情感因素。所以,在追求家庭富裕的同时,不能忽视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因素的培养,努力达到家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