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组织建设 > 教子

天下有贤父兄 何患无贤子弟

时间:2020-06-30

字号

天下有贤父兄   何患无贤子弟

       教子须是以身率先,每见人家子弟,父兄木尝着意督率,而规模动定,性情好尚,辄酷肖其父,皆身教为之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陆世仪《思辨录辑要》卷十

      【译文】

       教育子女必须以身作则。每每看见有的人家的子弟,父亲兄长并未刻意督促,但气质、举止、品格、性情、好尚,十分象他的父亲,这都是身教所造成的。

      【注解】

       率:带领、率领。《列子•汤问》: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。”

       规模:气概、气象。白居易《长庆集》“规模何日创,景致一时新。”

       辄:总是。《三国志•吴书•步骘传》:“吹毛求疵,重案深诬,辄欲陷人以威福。”

      【评语】

       俗话讲:“孩子是父母的影子。”这话有两重含义。一是由于遗传的原因,孩子外貌酷似父母,再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常见于孩子举止言行和内在品质。在家庭里,父母总是按自己的爱好,或未曾实现的理想来要求、教育和塑造子女,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人生态度、思想观念灌输给孩子。孩子自有感知起,很长一段时期,只生活在父母中间,本能地模仿学习的对象,必然是父母。父母形象的感染力是其它任何教育方式所不可比拟的。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:“父母的威信的根源,只出于一个地方,那就是父母的操行,包括行为的各个方面,”即身教重于言教。父母的行为以其强大的辐射力,潜移默化地造就着孩子。当孩子有什么不良表现时,父母当检查自己,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的古训,是很有道理的。古人云:“孔子家儿不识‘斗’,曾子家儿不识‘骂’此言可信。孔子整日地“仁义道德”,孩子们耳满目染,自然不知争斗;曾子素倡忍耐为本,和气致祥,孩子们怎么能去吵骂呢?因此,教育子女,首先要教育好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