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以慈睦 民贵有亲
教以慈睦,而民贵有亲;教以敬长,而民贵用命。错诸天下,无所不行。
——《礼记•祭义》
【译文】
教导民众慈善和睦,民众就会重视他们的亲人;教导民众对长辈要恭敬,民心便会和气顺应,不会发生饽逆的举动。将这二者推行于天下,则没有任何地方行不通。
【注解】
贵:重视、崇尚。《老子》:“不贵难得之货 。”
用命:听命、效劳。《书•甘誓》:“用命,赏于祖;弗用命,戳于社。”
错:同措,《礼记注疏》:“各本同石经错字,摩减释文出”措诸“按措正字,错假借字。”
措:措置、安排、推行。
【评语】
孟子云:“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,爱人者人常爱之,敬人者人常敬之。”由此可见,社会如果能形成人人博受、人人相敬之风习,人们便不会不孝敬自己的尊长、不会不重视德义。中国古代是以君主为首的孝爱体系,君主带头博爱、敬亲、尊上,社会便会平和,民众便和睦,重于德义。因此,《孝经•三才章》有:“先王之博爱,而民莫遗其亲,陈之于德义,而民兴行,先之以敬让,而民不争,导之以礼乐,而民和睦。”社会安定,民风良好,人民安居乐业,长幼互敬,就会使家庭兴旺,生活幸福 。如今,社会制度虽已沧桑巨变,但“教民慈睦,民贵有亲”的道理仍是相同的。社会安宁,民风良好,家庭便孝爱互施,幸福美满。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,又需每个家庭、每个人从我做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