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之道为孝 孝义之本为顺
君子之道,莫大乎孝。孝之本,莫大乎顺亲。故,仁人孝子,欲顺乎亲,必先乎妻子,不失其好兄弟,不失其和,室家宜之,要孥乐之,致家道成,然后可以养父母之志而无违也。
——《性理会通•人伦》
【译文】
做为一名君子,没有比行孝更重要的了。行孝的根本,没有比顺从父母更重要的了。所以,仁和的孝子,如果想要顺从父母,必须先照顾好妻子和儿女,而且不能不管其兄弟,不使家庭失去和睦相处的气氛,这样,自己的小家和大家庭均无争端,妻子满意,儿女高兴,这便是治理好了自己的家庭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瞻养父母的志向面不会违背尽孝的道理。
【注解】
顺:顺从。
妻孥:妻子和孩子。
宜:合适、相称,此处指相安无事。《诗•周南•桃夭》: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
【评语】
在中国社会中,人们对孝子的评价很高,但怎样才能达到尽孝的目的呢?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。其实,要想对父母施行孝心,必须对妻子和儿女施加爱护,对兄弟体察照顾,使家庭和睦相处。只有自己的小家庭治理好了,和和睦睦,平安度日,才谈得上对父母行孝,同时也才能使妻子和儿女与自己共同来承担尽孝的责任。在家中,还需照顾好兄弟,促使大家共同对父母尽孝行。今天,社会在孝爱问题上,人们认同的仍然是长辈爱护晚辈,而晚辈更应孝顺长辈的家庭伦理道德观。“室家宜之”,“然后可以养父母之志而无违”的作法,对于那些有心尽孝而苦无尽孝之道的人们,应该是不无启示的。